日报关注丨养老服务中心变“幸福会客厅”!安宁区创新打造养老服务新场景:养老中心

养老之镜映照文明刻度养老中心。近年来,安宁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,将其视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,创新推出了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,打造出“社交+康养”的养老港湾,以综合养老服务体系为依托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……日前,记者来到安宁区,进、走社区、访养老服务中心,了解该区多元创新、打造养老服务的“幸福矩阵”。

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

给予送的医疗关怀

安宁区积极引进智慧养老理念和技术,通过健全完善全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,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、健康监测、紧急呼叫等多样化、多层次的精准服务,其中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成为一大亮点养老中心

日报关注丨养老服务中心变“幸福会客厅”<strong></p>
<p>养老中心</strong>!安宁区创新打造养老服务新场景:养老中心

走进安宁区人民,导诊台前,护士正在为患者家属演示线上护理预约流程,“您只需在手机上搜索‘格尔护士’或者关注咱们公众号,进入‘信息’里的‘护理服务’板块就能养老中心。要是想预约静脉采血,点进去按提示填好就诊人、预约时间等信息提交就行。”一旁的护理部主任沈卫红补充道:“我们时间是早上8时到下午4时30分,上午下午,下午次日。”

“如今,失能半失能老人、慢病患者群体日益庞大,他们对居家护理的需求极为迫切养老中心。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发现,好多老人子女不在身旁,护工护理水平有限,像导管更换、皮肤护理这些基础护理都难以解决。”沈卫红说,基于此,已上线的护理服务涵盖健康咨询、生命体征测量、导管护理、静脉采血、中医护理、母婴护理等诸多实用项目。

记者了解到,该院服务费135元,包含了健康咨询、基本生命体征测量、宣教、饮食指导,耗材费、交通费也都涵盖其中养老中心

优质服务离不开专业团队支撑养老中心。安宁区人民选拔在册、具有执业证且工作5年以上、护师职称以上的护士,经过严格的理论、技能、沟通以及应急预案处置培训,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服务资质。

线上平台还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机制,患者在服务结束后可线上评价,护理部会逐一回访,根据反馈不断改进工作养老中心

截至目前,有35名获得服务资质的专业护士,服务启动不到一个月,后台咨询量已达30余人次养老中心。还计划对接安宁区医联体成员单位,让这一创新服务惠及更多辖区居民。

综合养老服务体系

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

近年来,安宁区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中心。全区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。这些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、医疗康复、精神慰藉、老年教育、文化、休闲娱乐、家政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。

走进安宁堡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,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明亮的环境和工作人员亲切的笑容养老中心

日报关注丨养老服务中心变“幸福会客厅”<strong></p>
<p>养老中心</strong>!安宁区创新打造养老服务新场景:养老中心

安宁堡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星洁介绍道:“我们这儿是对外开放的,只要年满60岁的老人都可以来,还有一些补助政策养老中心。”

在王星洁的引导下,记者来到了二楼,这里是老人们的长期入住区域养老中心。工作人员介绍说,目前有7位老人住在这里。对于这里的护理服务情况,王星洁微笑着说:“入住前,我们会对老人进行护理等级评估。对于那些完全能自理的老人,我们每天会负责他们的三餐,还有基本的生命体征监测,如血压、血糖测量等。而对于那些年事较高、患有慢或基础的老人,日常的沐浴、更衣、翻身等护理工作,都由我们的护士来承担。”

日报关注丨养老服务中心变“幸福会客厅”<strong></p>
<p>养老中心</strong>!安宁区创新打造养老服务新场景:养老中心

说话间,记者见到了正在房间里为老人修剪指甲的护士养老中心。88岁的董用武老人对记者说:“小杨护士可细心了,服务各方面我都满意。”记者问及食堂饭菜时,董用武微微皱起了眉头:“刚吃的时候不太合口味,有点辣、有点咸,不过跟工作人员反映后,他们很快就改进了。”

随后,记者来到了活动室养老中心。这里乒乓球桌、桌一应俱全,还有各类康复器械。王星洁介绍:“对有脑梗后遗症、阿尔茨海默病等的老人,我们每天都会安排针对性的康复运动。”

“社交+康养”

打造一体化养老港湾

除了基本的养老服务外,安宁区还积极开展多样化、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活动养老中心

日报关注丨养老服务中心变“幸福会客厅”<strong></p>
<p>养老中心</strong>!安宁区创新打造养老服务新场景:养老中心

在安宁区枣林西社区长者食堂,记者看到几位老人正挥毫泼墨、笔走龙蛇养老中心。“我们每周都会固定在这儿练字,社区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场地和学习机会,不仅能学习书法技艺,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”一位正在练字的大爷说。

安宁西路街道枣林西社区副郭晓甜告诉记者,这里不光有老年课堂,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养老中心。“我们这片有三大厂,老年人占了近三成。考虑到大家的需求,我们打造了嵌入式中央厨房,既可以当教室上课,又能作为食堂用餐。目前开设的课程有瑜伽、舞蹈、声乐、中医养生、太极拳等。”

日报关注丨养老服务中心变“幸福会客厅”<strong></p>
<p>养老中心</strong>!安宁区创新打造养老服务新场景:养老中心

“我们的声乐课老师是甘肃省音乐协会的副会长,很专业的养老中心。”郭晓甜介绍道,“这一学年的声乐课都是免费的,就是为了让更多老人能参与进来,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。下一学年,我们会适当收取费用,用来支付老师的课时费,但比外面的机构便宜很多。”

在模特课教室,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阿姨们正在练习台步养老中心。学员们相互交流、切磋,气氛热烈而欢快。

“夏天的时候,来上模特课的人更多,教室里都站不下养老中心。”模特课老师说。“我退休后,通过上模特课不仅锻炼了身体,还重拾了自信,尤其是经常参加各种表演,整个人都感觉年轻了好多。”刚上完课的王阿姨说。

日报关注丨养老服务中心变“幸福会客厅”<strong></p>
<p>养老中心</strong>!安宁区创新打造养老服务新场景:养老中心

记者了解到,附近的交大社区联合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,面向辖区老年人开设了太极拳、健脑、葫芦丝、摄影等课程,组建了声乐、舞蹈、器乐等10支艺术团队养老中心。建宁路社区则成立了“舞之韵”艺术团,通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,不断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安宁区的这些照料中心均配备有活动室、午休室、医务室,老人们白天相聚于此,参加、书法等文娱活动,中午用餐、休息,还能随时进行简单的健康监测,已成为社交与康养结合的温馨港湾养老中心

记者手记

经过走访,记者深刻感受到了安宁区的养老服务模式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,更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和个性化服务养老中心。通过整合智能化手段和社区资源,为老人打造了一个温馨、便捷的养老环境。从“互联网+护理”、到创新的服务模式,再到助餐、学习、康养、文化等多元要素的有机融合,安宁区编织出了一张紧实的养老服务网,兜住了每一位老人的晚年生活。

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彭美姣 文/图

编辑丨马丽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联系邮箱:835971066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s://ywhsyl.com/post/105.html